嶺南陶花---第二輯
- 1-10-2013
陶花盛開的朝天小學 ◆ 曾憲儀
走進廣州市朝天路朝天小學校園,陶風撲面。教學樓中心的操場,旗杆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校園一角牆上的「師陶園」,繪着陶行知像,並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師語錄。教學樓陽台外側,有孔夫子、陶夫子浮雕,八層高的教學樓外牆是金色大字「愛滿天下」,課室外走廊掛滿許多小學生熟練的用毛筆書寫的陶行知語錄,啊!陶花盛開,春色滿園。
《實踐陶行知人格教育理想》立項課題
朝天小學聘請教育家、心理學家唐迅教授指導,自2003年至2008年,進行《實踐陶行知人格教育理念,創造「引導學生自我構建健康人格」學校輔導模式》的立項課題。
李順松校長在總結報告中指出:問題的提出,首先是理想教育的落空,導致學習目的的迷茫。現代社會,處於知識經濟時代,也是考試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升學考試的指揮棒控制着學生,「只有分數沒有希望,只有考試沒有理想。」學習為了將來找一份好職業,為了賺更多錢,為了高人一等,做「人上人」。
其次是集體主義缺失。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從他人角度思考的習慣,過份強調個人主義。
最後是自我教育的喪失,令學生難以自主自立。
重讀陶行知人格教育理念。陶行知創造性地提出要創造「真善美活人」,要教學生「學做真人」,做「人中人」等人格教育理念,為解決現階段人格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開啟一條新的路徑。
因此,課題實驗整個過程的重點為:
(一)重讀陶行知創造「真善美活人」的人格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行知創合一」中做有學習目標,有道德理想,有人生信念的文化人。
(二)重讀陶行知集體主義的自我教育和要做「人中人」的人格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教學做合一」中,做平等、民主、合作,自治的社會人,學生不但要在做中學,也要在做中教,要做現代的「小先生」。
(三)重讀陶行知「要做一個整個的人」的人格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手腦心合一」中,做自控學習、自律交往、自主創造的個性人,從而使其人格得到完備的發展。
朝天小學校長和教師們,經歷了五年的辛勤、創造性的工作,各科組教師都有總結報告,碩果累累,不能盡錄,現摘要簡介。
例一:「做學教合一」作文輔導模式
朝天小學語文課題組黃杰賢老師《構建「做學教合一」作文輔導模式》,引導學生在做人中作文,在作文中做人,提高了學生作文的興趣與寫作水平。
學生怕寫作文,老師也怕教作文,這是普遍現象,因為學生不明確寫作目的,不善於觀察和積累,無物可寫,無事可寫,不少學生的習作變成「新八股文」,公式化、假話,大話。
陶行知「做學教」理論,給教師們啟發,嘗試將作文與生活結合,「生活即教育」,以「做」為手段,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開放性,立體式的做,在做事中學作文,讓學生在作文中形成「求真、務實、創新、誠信」的健康人格。
「做學教」作文教學要從滿足學生需要,促進健康人格發展作出發點。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需要,作文也應該是做人的需要。「做學教」的作文能滿足學生好奇、欣賞、成功、交往的需要。
同時,強調「作文中做人」,強調作文的真實性和價值性,文如其人,寫真人、講真話、做真人。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作文」,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
「手腦合一」「行知創合一」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做」中學作文,學做人。
創設「做學教」課堂情景,指導學生在遊戲、競賽、交往、社會實踐中,明確知道自己在活動中要觀察、注意、積累些甚麼,興致勃勃地參加各種活動,並有意識地積累素材,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動眼,看、聽、做、問、說、想,做到既能清楚而生動地再現事情,又能給自己及別人留下深刻印象。
學習結果,選取例文,讓全班同學欣賞,評價與修改,讓學生在「文如其人」的熏陶中發展健康人格,並學會互相欣賞,恰當評價。
通過這種「做學教」實踐,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提高,覺得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例二:我懂事了
盧普亞老師在《實踐陶行知科學人格理念建構「做學教合一」課堂學習心理品質自我評價活動模式》實驗課題總結報告摘要:
盧普亞老師介紹:這是三年級上學期的一則道德與社會家常課。我們進行的話題是《溫暖的家庭》的第三課——我懂事了。當孩子們充份體驗到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養育自己的勞累後,我與孩子們引入話題: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說:「從今以後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說:「學習上的事不要爸爸媽媽操心了」。……唯獨坐一角的小謝欲言又止。
小謝平時比較內向,在家訪中我發現在班裏,他的家庭環境是最困難的,但他卻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此刻他是不是有些什麼需要表達呢?但是,在我鼓勵的眼光中,小謝還是不願發言。此刻,我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有時候人們說和做是兩回事,孩子們盡管熱烈發言,是否都能做到呢?也有些孩子,如小謝,盡管沒有說,可是內心已經可能暗暗下了決心,於是我設計了一份行動記錄卡。
「我懂事了」行動記錄卡(每天,我都堅持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欄目包括:日期,今天我做了……我的感受,爸爸媽媽對我說;同學對我說……。
一周以後,孩子們交流了一周紀錄。小謝在行動紀錄卡上填滿了自己所做的事,每天所做的事都不止一件。寫我的感受讓人感動:「我家裡很多用品都是別人用過的,我們的衣服也是親戚們穿過後送的。我的壓歲錢(利是)雖然很少,但是我想買一條裙子給媽媽。另外,我媽媽身體不好,現在又生病了,我每天都為媽媽祈禱,」小謝的媽媽的評價是:「孩子,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讓媽媽很開心,你真的懂事了,長大了!」
一張張的行動記錄卡,使孩子們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與教師評價中得到激勵。並使行為得到強化。學生自評能讓學生學會反思與判斷自己的進步與努力,增加成功的積極體驗,不斷激勵自己進步,做到自主自立。
中國名校
朝天小學歷史悠久,其前身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辦的廣州同文館,至今已147年,民國時期為廣州市立第一小學,解放後定為省、市、區重點小學,1990年入選《中國教育大辭典》,1991年入選《中國名校》(小學卷),1992年香港圓玄學院趙鎮東主席捐資約九百萬元人民幣,與越秀區政府重建朝天路小學,新校落成後,1993年定名為朝天小學。2002年成為廣州市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學校基地,2003年被批准為教育部「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基地學校」,2008年成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驗基地學校,2009年評為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學校環境優美,古榕華蓋,枝繁葉茂,百年風雨,始終屹立,校訓:明德歸仁‧校風崇真、向善、至美、創新、立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廣州市中小學校藝術團體展演活動中,舞蹈、管樂合奏、合唱團(聲樂)屢獲第一名。朝小藝術團更遠赴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交流表演。
學校領導班子德才兼備,教師隊伍師德高尚,教研能力強,一貫堅持着力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品質。注重教學素質,以「控制學時,輕負擔,高質素」聞名,深受社會讚揚。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畢業生,升入理想的中學,其中不乏出類拔萃的人材。
朝天小學承傳孔子「有教無類」儒雅的中華文化傳統,近年更熱心推崇「愛滿天下」的陶行知精神,師生一起學陶師陶,踐行陶行知關於「教學做合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等理念,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做到「學會、會學、樂學」,注重實踐培養健康人格的教育理念。
朝天小學正在繼續為中國教育史譜寫新的篇章。
世紀80年代成立了《華南師範大學學生陶行知研究會》,聘請陶研專家、教科所副教授何國華老師擔任指導老師。堅持弘揚黨的教育,發揚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以“師範性、學術性、活力性”基點,培養“具有健康體魄,農夫身手、科學頭腦、藝術興趣和改造社會的精神”的新時代大學生為宗旨。
2004年在大學城正式成立分會,出版會刊《師陶園》,給關注教育事業的同學提供一個發表自己教育見解的空間。文章主題開放,積極向上,話題主要是對生活、學習、人際關係、和諧校園等,深受同學的喜愛,《師陶園》有助於同學們學習陶行知及現代的各種先進教育思想,為同學們日後施展教育抱負打下良好基礎。
學生陶研會舉辦過紀念陶行知誕辰118周年圖文展、陶行知紀念館開放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講座,知識競賽,師範生技能模擬訓練、口才能力,與其他社團進行思想交流等活動。87年、90年分別獲得省陶研會“校先進社團”稱號;2001年獲得省陶研會“陶行知獎”;2006年獲得校“優秀社團”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