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正茂話當年---第四輯
- 8-1-2013
中業的好女兒卞月薇 曾憲儀
2013年1月27日收到卞月薇學姊的子女鍾衛平、鍾京穗、鍾麗平來電郵:按卞月薇的遺囑,有一筆款送給中業校友會。
我與卞月薇同是1948年中業學院第一屆學員,她讀新聞、英文,我讀會計,當時不曾會面。2000年《中業特刊》出版,我從中讀到她的文章《愛滿天下的殿堂》,引起我強烈的共鳴。直至2004年6月,卞月薇隨北京基督教女青年會來港,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交流。因時間緊迫,未及親自到校友會,由我將會刊數冊送到荃灣一間賓館交給她,白髪紅顏,精神奕奕,短暫交流一見如故。她回京後給我來信說:「在我們相見的一瞬間,我們並不覺得陌生,這真是在「愛滿天下」的大家庭中出來的親姐妹一樣。」
我和她是同齡人,都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起傾訴三年零八個月香港淪陷時,飢寒交迫、戰火紛飛的苦難。戰火煽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從現實生活中感悟:沒有強大的祖國,老百姓就要受苦受難。
我們回憶1948年中業的學習生活,公共課:鄧初民教授在黑板上寫: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是地上無產者皆大翻身。胡瑞樑先生講政治經濟學,翦伯贊教授講中國通史;她還聽了成院長講辯証唯物論,講國際國內形勢。我們如飢似渴地吸收新知識,開始認知人生應走的道路。
1949年上半年,卞月薇毅然決然冒險離港北上,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兩廣縱隊文工團,接受血與火的洗禮,將自己的命運與共和國連繫在一起。她能歌善舞,深入部隊生活,演出反映戰鬥生活,鼓舞士氣的文藝節目,受到戰友的讚賞。美麗、豁達、堅強的卞月薇,在煙硝彌漫的戰場,邂逅了敦厚儒雅又多才多藝的文工團演出一隊隊長鍾寰,建立了美滿的家庭,其後養育了鍾衛平、鍾京穗、鍾麗平三個聰明勤奮的子女。
新中國成立後,卞月薇告別了文工團,她念念不忘在中業讀過新聞專業,要求調入《解放軍報》就任記者、編輯,圓了她的新聞夢。「文革」前後,又到了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工作,她又重拾陳榮光老師教的英文,惡補增進,趕上日新月異急促發展的形勢。
家是溫馨和諧的,父慈子孝。上世紀八十年代,長女衛平一面工作一面爭取圓大學夢,連續考了兩年,忽然得到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及北京電視廣播大學圖書館學專業同時錄取,兩個學校都捨不得放棄,居然同時把兩個大學都唸下來。衛平在《永遠的父親母親》中寫道:「讀書幾年中,爸爸經常陪伴在我身邊,我背英文單詞、句子,他也跟聽,背錯了他還提示正確的答案。每臨考試,爸爸會像送戰士出征一樣,說上一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衛平描述:「爸爸雖然是軍人,但很有文人氣質和謙謙君子的風範,他批評人最嚴厲的詞語是「愚蠢」。喜歡讀書,酷愛西方古典音樂,文革剛結束,他就到處尋找貝多芬、巴赫、舒伯特等的唱片。他是廣東粵北音專畢業的呀!」
卞月薇的人生是絢麗多采的,但也不免經歷政治風波沖擊、生離死別以及疾病的考驗,然而,她堅毅、豁達、從容面對。
1966年「文革」剛開始,她的丈夫鍾寰被「專案」隔離審查。衛平寫道:“一天,媽媽讓我給已經關在專案組的爸爸送東西,所見到的爸爸,在熬過多日被批鬥之後,已經極度疲累,全然沒有平日的溫厚模樣。領章又被摘下來了,我又心疼又害怕,返回途中一路哭成淚人。這時媽媽也因海外關係被審查。但是媽媽十分平靜地鼓勵我們接受身邊發生的一切,並說「爸爸不是壞人,問題一定會解決!。」折騰了幾年,爸爸終於平安回家。”
1992年7月15日,鍾寰午睡後,突然倒地昏迷,急送301醫院,三天後因腦幹出血辭世。愛而又被愛者遲早總有分離的一天!卞月薇經受了刻骨銘心的考驗。
2000年,72歲的卞月薇被查出患直腸癌,已經到了晚期,三個孩子緊張極了,圍在母親旁,字斟句酌地委婉講述病情,然而,母親平靜地說:「沒關係,孩子們,無論我得了什麼病,都配合治療。」接受了手術,這一關闖過了,恢復得很好,很快就重新投入生活,唱歌、游泳、出國旅行,這才有2004年在荃灣和我會面。
2005年4月23日《陶行知教育理論與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徐潤儉老師、楊惠德學長、傅幼學、劉廣財、羅維雄、曾憲儀六人赴北京出席。一天下午卞月薇陪我們到天安門廣場、王府井大街遊覽,請我們吃烤鴨,飯後衛平駕車送我們回住地。相約2008年香港見。
2008年中業創校70周年,復校60周年,校友會成立50周年大慶,卞月薇因癌病復發不能成行。
卞月薇十分懷念中業,1984年因公出差來港,抽空到過油麻地吳松街尋覓母校遺址 ( 當年,中業租用僑聯中學校舍,晚上上課 )。 磚木結構三層樓房的僑聯中學已蕩然無存。她在寫給我的信中說:「喚起我五十多年前在中業的學生生活的回憶:中業育人、處處關心失業失學的青年,老師指點培育我們的那段日子,生活是苦澀的,但學習是幸福的、美好的、充滿希望的,真好!讓這段美好的人生起點永遠留在記憶寳庫裏。」
2010年2月7日凌晨,卞月薇平靜而安詳地翩然離去。骨灰與她的終生伴侶鍾寰一起合葬在八寶山骨灰牆上,題字是卞月薇的絕筆:「人生如寄,有坎坷也有歡樂,我們都一一走過………」
鍾衛平、京穗、麗平三姊弟於2011年清明節,飛赴香港,在灣仔碼頭附近海旁,將玫瑰花瓣襯托母親的小部份骨灰,撒落在湛藍的海面上‑‑‑‑‑送母親回家。
虎父無犬子,卞月薇的子女三人都受過高等教育,建立了美滿家庭,長女衛平在外企任職主管已退休;次子京穗任職外企IT部門主管;三女麗平博士,澳洲悉尼大學任教,并在澳洲悉尼皇家北岸醫院做腫瘤研究工作。兩個孫女都已大學畢業。
唯一遺憾,未能再臨香港,親灸母校的餘溫,遺囑將人民幣五萬元送給中業校友會,以寄託她對「愛滿天下的殿堂」無限的思念。
註:人民幣五萬元,定送給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汕頭私立廣厦學校用於增添教
學設備,命名為:中業老校友卞月薇捐贈。